“双减”政策目前已落地两周年,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“双减”政策实施后的一年,青少年抑郁症状减少了78.6%,但家长们的焦虑症状却上涨了12.8%。作为在“双减”工作中承担重要角色的家长,对“双减”政策仍然存在误解。不少家长把目光聚焦在检验孩子的成绩是否下降,培训机构是否仍然存在上,增加了不少焦虑。其实,家长更应该审视自身是否承担了相应责任,成为孩子学习引领者与兴趣合伙人,真正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。 部分家长通过智能学习工具来找到适合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方法。在今年第二届iEnglish英语风采秀中,来自深圳的皮书慧过关斩将,在总决选中获得了“年度口语之星”的奖项。皮书慧的家长表示:“‘iEnglish家长圈’是我们实时掌握孩子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的有效工具,即使不在身边,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移动端系统看到孩子的进步,同时,作为家长还可以通过系统对于孩子的表现给予奖励,通过信箱给孩子以语言和文字上的互动鼓励,表达情感。”
皮书慧家长说,孩子在坚持学习iEnglish超过365天后,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对于家长而言,最大的改变还在于不用再盯着孩子、提醒孩子,而是让她习惯成自然,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每天去听、去说的习惯。“有时候邻居也会来问你们有什么事这么有趣,笑成这样,也被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场景感染到,有时候还会加入我们一起学习。”皮书慧家长成为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合伙人与引领者。 无独有偶,在山东青岛,暑假前李女士便与几个家长商量孩子们假期安排的事情。李女士表示,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开学跟不上课,打算给孩子找老师预习新课;孩子爸爸也打算让孩子以报班学习为主。经过李女士一家人商量,他们最终决定尊重孩子意见,以孩子自主学习和兴趣培养为主。假期结束后,李女士很惊喜,孩子自主能力提高了很多,能自主背诵多篇古诗词、文言文,还自己提前预习了英语课本,每天坚持读英语。 孩子学习成绩的提升,不仅需要政策的指引,还需要家长和学校的“双向奔赴”。“双减”以来,不少学校也通过召开家长论坛、专题讲座、良好家风家教经验推介等活动,加强家校沟通,唤醒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,明确家庭教育的定位。不少学校邀请律师、教育专家等为学生家长们宣讲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,讲述家长应履行的家庭教育法律职责,提醒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待要理性,让家长不要只关注分数,要尊重孩子个性差异,掌握科学教育新方法。 双减,不减质量、不减成长、不减责任。时代在发展,作为家长,不该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去培养孩子,“双减”政策落地两周年,家庭教育也许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,还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共同参与,多管齐下,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,才能更好支持“后双减时代”的新局面。 |
热点资讯
分享更多资讯